当前位置:广州中小学课外辅导情感一懂事就结束(孩子这几种懂事的行为)
一懂事就结束(孩子这几种懂事的行为)
2022-06-02

年少轻狂的好日子,一懂事就结束。

《中国青年报》社会调查中心曾进行过一项关于“懂事”的调查。调查发现,有78.1%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懂事的孩子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懂事的孩子能让家长既骄傲,又省心。

至于懂事的孩子心里怎么想?他们快乐吗?是心甘情愿的懂事吗?

似乎没人关心,也没人想知道。毕竟父母一句真懂事,难道不是最大的奖励了吗?

其实很多时候,过早懂事的孩子背后,藏着满满的心酸。之所以不显露出来,那是因为“懂事”这两个字形成的枷锁,牢牢地套在了他们的身上。

懂事的孩子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,就为了处处迎合讨好大人

马伊琍曾在直播中说,后悔自己当初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,使女儿过于“懂事”。

平时只要她自己说话声音大一点,爱马立刻会认错:妈妈我错了,我再也不敢了。

有一次,爱马回家告诉她,自己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。说好的妈妈和宝宝角色轮流当。

但是有的孩子总是自己当妈妈,然后还逼着爱马一直当宝宝。爱马心里觉得很不舒服。

马伊琍对女儿说“你完全可以拒绝”,爱马却说“我不敢”。

女儿的胆小,让马伊琍痛心。她知道是自己过早逼着爱马懂事的结果。

因为在家里,为了让严格的自己喜欢她,爱马总是小心翼翼的,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。

为了满足妈妈的愿望,硬是让自己变成了一个“懂事”的孩子,很多时候都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
家庭治疗大师萨亚指出:

讨好的本质是低自尊,就是从心底觉得自己不够好,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,不值得被爱。

在亲子关系中,孩子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,想用懂事来获得关注和爱。

造成讨好型人格最根本的原因,就在于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“无条件的爱”。

懂事的孩子不敢对抗大人的权威,更不会任性、放肆

美国作家伍绮诗写过一本风靡全球的名著——《无声告白》,故事的主角莉迪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父母都非常的爱她。

但是爱她的前提是,她必须用优秀的成绩来圆母亲的大学梦。

莉迪亚知道自己只不过是父母实现他们梦想的一个工具而已,所以很不开心。

在长时间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后,莉迪亚变得难以忍受,最终选择了自杀。 

虽然只是文学作品里一个虚构的故事,但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深刻。

每个孩子都渴望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。

但是可惜的是,大多数家长爱里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:必须懂事,必须听话,必须成绩好。

于是为了得到家长的爱,孩子们只好早早的懂事和成熟起来。

哪怕有自己的小情绪,也会藏起来,成长为大人们期待的模样。

懂事的孩子会管理情绪,欲望和需求都是克制的

韩剧《请回答1988》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:

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,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,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。

剧中的女孩德善,就是一个懂事”的孩子:

姐姐和弟弟有鸡蛋吃,她懂事的去吃豆子。

《请回答1988》里的德善

姐姐和弟弟吃鸡腿的时候,她懂事的去吃鸡翅。

而家里煤气泄漏的时候,父母将姐姐和弟弟抱出了家门。只有德善,是自己爬着出去的。

武志红说:“懂事”是一种很深的绝望。

美国的一些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提醒说,太“懂事”的孩子,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,更容易患上各种没明显病因的疾病,早熟少女甚至更易遭受性引诱而致“早孕”。

懂事的孩子长大后收入比那些从小不懂事的孩子少

根据一项发表在顶级儿童发展心理学期刊《发展心理学》上的跨越40年的研究显示:那些最叛逆的学生最后可能会比其他同龄人都更有钱。

1968年,研究人员追踪了745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,测试了这些12岁孩子的智商、个性、平时的行为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。

40年后,他们重新拜访了这些学生。结果发现那些懂事刻苦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,但他们不是最有钱的人。

仅从收入看,最富有的是那些最淘气的孩子。他们都不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。

那么会不会这些淘气的孩子家里条件本身就很好。但是研究人员将智商和家庭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排除后发现,破坏规则的性格特质依然是预测40年后收入的最优指标。

为什么呢?不听话的人更不怕要求职位晋升和加薪。

叛逆的人更喜欢竞争,不怕得罪人;和人际关系相比,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利益得失。

过于懂事的人往往压抑,牺牲自己的内在渴望和需要。委曲求全的懂事是带有负能量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缺乏民主气氛的家庭中,孩子往往容易被动地“懂事”。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,家长应格外重视跟孩子的平等交流,避免家庭成为大人的“一言堂”。

弗洛伊德说过这样一段话:

“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宠爱的人,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,而这种成功的信念,会导致他这一生,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。”

一个人内心的强大不是从乖巧懂事的历练中成长,而是被爱与接纳的环境滋养起来的。

很多过于“懂事”的成年人都知道自己这样活得好累,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变。

只能暗自发誓,一定不让自己的孩子过早的懂事。

所以,与其要求孩子懂事听话,还不如放过孩子。

允许他们有不懂事的时候,让他们做一个情感真实的人。